网站首页 项目 技术 问答 行情 周边
当前位置:富路库 > 周边 > 科普

马铃薯环腐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 马铃薯得环腐病严重么

栏目: 科普 / 发布于: / 人气:7.46K
马铃薯得环腐病严重么,马铃薯环腐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环腐病传播途径。环腐棒杆菌在种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薯播下后,一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一部分是出土的病芽,病菌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致病。适合环腐棒杆菌生长温度20~23℃,最高31~33℃,最低1~2℃。致死温度为干燥情况下50℃。

病薯是环腐病的初侵染来源。播种病薯,重者芽眼腐烂,不能发芽出土,轻者出苗后,病菌沿维管束扩展,向上侵害茎基部和叶柄,向下沿匍匐茎侵害新结薯块。病菌在浇水或降雨时,可随流水传播,可从马铃薯伤口侵入,但侵染机率很低。病。

病薯是环腐病的初侵染来源。播种病薯,重者芽眼腐烂,不能发芽出土,轻者出苗后,病菌沿维管束扩展,向上侵害茎基部和叶柄,向下沿匍匐茎侵害新结薯块。病菌在浇水或降雨时,可随流水传播,可从马铃薯伤口侵入,但侵染机率很低。病菌进入土壤中很容易死亡,故土壤传病的可能性很小。

马铃薯病原菌在适宜土壤中可永久存活。病菌侵入植株后,地上部分看不到症状,但薯块表面会出现疮痂。土壤干燥、通气性好、中性或碱性的地块易发病,发病后病菌能在土中长期残存。

病菌生长温度为21〜36°C,适宜温度为20°C〜23°C,地温19°C〜28°C有利于病害发展。病菌随种薯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土面越冬。未曾消毒的切刀是病害的重要传播媒介。病菌在田间通过伤口侵入,借助雨水或浇水时传播蔓延。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种薯调运。

环腐棒杆菌在种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源。病薯播下后,一部分芽眼腐烂不发芽,一部分是出土的病芽,病菌沿维管束上升至茎中部或沿茎进入新结薯块而致病。适合环腐棒杆菌生长温度20~23℃,最高31~33℃,最低1~2℃。致死温度为干燥情况下50℃。

病薯是环腐病的初侵染来源。播种病薯,重者芽眼腐烂,不能发芽出土,轻者出苗后,病菌沿维管束扩展,向上侵害茎基部和叶柄,向下沿匍匐茎侵害新结薯块。病菌在浇水或降雨时,可随流水传播,可从马铃薯伤口侵入,但侵染机率很低。病菌进入土壤中很容易死亡,故土壤传病的可能性很小。本病发病适愠一般偏低,在18-24℃之间,土温超过31℃时,病害发生受到抑制。故此病多发生在北方马铃薯产区,在马铃薯生育期间干热缺雨,有利病情扩展和显现症状。切块种植时,病菌能借切刀传播,成为环腐病传播蔓延的重要途径。

带菌种薯是主要初侵染源,采用切块播种时,切刀传病是扩大再侵染的主要途径,切一刀病薯能传染20~40个健薯。病菌只有从伤口浸入,潮湿时也可从皮孔侵入。病菌可以在盛放种薯的容器上存活,这些容器也是薯块感病的来源之一。环腐病细菌在土壤中不能长期存活,前一年收获遗留田间的病署不能成为次年初侵染源,故连作不增加发病率和发病程度。有时害虫为害,可将病株内细菌传到健株上而发病,但是这种再侵染的病株很少传入地下部分使薯块带病。侵染晚的则不表现症状。气流灌溉水或雨水液可将当年早期病署腐烂放出的细菌传到健薯或健株根茎上,造成感染

环腐病菌在种薯中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来源。病菌也可以在盛放种薯的容器上长期成活,成为薯块感染的一个来源。病菌主要靠切刀传播,据试验切一刀病薯可传染24~28个薯种。主要经伤口侵入,受到损伤的健薯只有在维管束部分接触到病菌才能感染。收获期是此病的重要传播时期,病薯和健薯可以接触传染。

病菌主要靠切⼑传播,据试验切⼀⼑病薯可传染24~28个健薯。经伤⼝侵⼊,不能从⽓孔、⽪孔、⽔孔侵⼊,受到损伤的健薯只有在维管束部分接触到病菌才能感染。昆⾍、⽔流在病害传播作⽤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