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项目 技术 问答 行情 周边
当前位置:富路库 > 周边 > 科普

小麦全蚀病流行规律是怎样的?

栏目: 科普 / 发布于: / 人气:9.19K
小麦全蚀病流行规律是怎样的?

土壤肥力、耕作制度以及耕作条件等都是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小麦是和夏玉米采取复种的措施会为病菌创造更好的累积条件,所造成的病害威胁也相对比较严重。在小麦种植土壤中土壤的肥力低的情况下,氮、磷、钾等肥力失调会导致小麦的病情不断的加重。

小麦全蚀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原为禾顶囊壳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内的植株病残体及带菌粪肥中越冬、越夏。小麦播种后即可侵染,并陆续出现苗枯、黑脚、黑膏药、白穗等症状。

先在局部地腐蚀后慢慢传播到全覆盖面积。

全蚀病从幼苗到抽穗均可以被侵染,但以苗期为主。小麦全蚀病菌不耐热,适宜温119~24度,致死温度为52~54度:(温热)l0min。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小麦全蚀病是由禾顶囊壳禾谷变种和禾顶囊壳小麦变种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小麦上的病害。主要为害小麦地下部分根部和茎基部1-2节处。小麦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于拔起。在茎基部表面及叶鞘内布满紧密交织的黑褐色菌丝层,呈“黑脚”状,天线后颜色加深呈黑膏药状,上密布黑褐色颗粒状子囊壳。

土传性病害,建议拌种或者轮做。

用全蚀净拌种处理,属检疫对象。

土壤肥力、耕作制度以及耕作条件等都是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小麦是和夏玉米采取复种的措施会为病菌创造更好的累积条件,所造成的病害威胁也相对比较严重。在小麦种植土壤中土壤的肥力低的情况下,氮、磷、钾等肥力失调会导致小麦的病情不断的加重。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与非寄主作物轮作或水旱轮作,发病较轻。根系发达品种抗病较强,增施腐熟有机肥可减轻发病。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小麦全蚀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病原为禾顶囊壳菌。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土壤内的植株病残体及带菌粪肥中越冬、越夏。小麦播种后即可侵染,并陆续出现苗枯、黑脚、黑膏药、白穗等症状。病害的发生轻重受多种因素影响。连作重茬发病重;土壤砂质通气好、偏碱性发病重;土壤缺肥病重,施用铵态氮及增施磷肥可减轻发病;春季多雨土壤湿度大有利于发病。

Tags:全蚀 小麦